不锈钢丸也称不锈钢钢丸、不锈抛圆钢丝切丸、不锈钢抛丸、不锈钢丝切丸,主要用于不锈钢件、铝合金压铸件、铜合金件的表面抛丸、喷砂、喷丸处理、喷丸成型、光整、强化、亚光、校正、退漆、去腐蚀。
不锈钢丸:采用拉丝、裁切、磨圆等工艺精制而成。外观光亮、无锈,圆珠状(切丸,圆柱状)。广泛应用于铜、铝、锌、不锈钢等工件的表面喷抛处理,对于加工后的工件具有亚光效果,突出金属本色,不生锈等优点,无须进行酸洗除锈处理而且耐磨度是铸造钢丸的3-5倍,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主要化学成分:SUS 304奥氏体 C≈0.08% Mn≈0.9% Cr≈18% Ni≈9%
SUS 430马氏体 C≈0.10% Mn≈1.2% Cr≈17% Ni≈1%
比重:圆丸7.9g/cm3;切丸7.8g/cm3 硬度:400-600HV 规格:Φ0.2mm-Φ1.5mm 其它定定制。
不锈钢丸的化学成份:
钢型 | 钢号 | 碳C | 铬Cr | 镍Ni | 锰Mn | 磷P | 硫S | 硅Si | |
奥氏体 | 304 | ≤0.07 | 17.00-19.00 | 8.00-10.00 | ≤2.00 | ≤0.035 | ≤0.030 | ≤1.00 | |
奥氏体 | 201 | ≤0.15 | 16.00-18.00 | 3.50-5.50 | 5.50-7.50 | ≤0.060 | ≤0.030 | ≤1.00 | |
铁素体 | 430 | ≤0.12 | 16.00-18.00 | 微量 | ≤1.25 | ≤0.035 | ≤0.030 | ≤0.75 | |
马氏体 | 410 | ≤0.15 | 11.50-13.50 | 微量 | ≤1.25 | ≤0.035 | ≤0.030 | ≤0.75 |
不锈钢丸的分类
不锈钢丸有两种分类法:一种是按合金元素的特点,划分为铬不锈钢和铬镍不锈钢;另一种是按在正火状态下钢的组织状态,划分为M不锈钢、F不锈钢、A不锈钢、A一F双相不锈
一,奥氏体不锈钢丸
奥氏体不锈钢丸是克服马氏作不锈钢耐蚀性不足和脆性过大而发展起来的。基本成分为Crl8%、Ni8%简称18-8钢。其特点是合碳量低于0.1%,利用Cr、Ni配合获得单相奥氏体组织。
奥氏作不锈钢丸一般用于制造生产硝酸、硫酸等化工设备构件、冷冻工业低温设备构件及经形变强化后可用作不锈钢弹簧和钟表发条等。
一、马氏体不锈钢丸
典型的马氏体不锈钢丸有1Cr13~4Cr13和9Cr18等
1Cr13钢加工工艺性能良好。可不经预热进行深冲、弯曲、卷边及焊接。2Crl3冷变形前不要求预热,但焊接前需预热,1Crl3、2Cr13主要用来制作耐蚀结构件如汽轮机叶片等,而3Cr13、4Cr13主要用来制作医疗器械外科手术刀及耐磨零件;9Crl8可做耐蚀轴承及刀具。
二、铁素体不锈钢丸
铁素不锈钢丸的含Cr量一般为13%~30%合碳量低于0.25%。有时还加入其它合金元素。金相组织主要是铁素体,加热及冷却过程中没有α<=>γ转变,不能用热处理进行强化。抗氧化性强。同时,它还具有良好的热加工性及一定的冷加工性。铁素体不锈钢主要用来制作要求有较高的耐蚀性而强度要求较低的构件,广泛用于制造生产硝酸、氮肥等设备和化工使用的管道等。
典型的铁素体不锈钢有Crl7型、Cr25型和Cr28型。
适用范围
金属压铸件、精密铸件、五金工具、机械制造、汽车零部件、仪器仪表、泵阀等
经不锈钢丸抛光处理后的铸件已具备光洁、均匀无锈,有亚光效果。无须再作任何清洁、酸洗等工序。不锈钢丸呈圆珠状,流动性好,有利于机内循环,保证了这种喷抛加工能够对铸件表面进行高效率和高覆盖的表面处理,能够掩盖工件表面上的缺陷如划痕、碰伤、模具龟裂。
经多方面的机械测试,由于不锈钢丸具有无毛孔的特性,所以不锈钢丸使用寿命长,加工后工件表面光亮不生锈,是有色合金铸件和不锈钢精铸件喷抛加工用的理想抛丸。